第六百零三章 路校长的中国电影改革,他正在书写历史!-《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


    第(1/3)页

    在中国从事电影行业的人,或许和蓟门桥这个地标以及它的拥堵,总会有一种“宿命”般的关联。

    因为这座横跨北三环的立交是通往中国电影心脏地带的必经之路。

    它的东北角坐落着孕育了五代电影人的北平电影学院,世界第七艺术的种子在此萌芽。

    向东两公里多的小西天片区则盘踞着行业真正的权力双翼:

    代表官方意志与产业命脉的中影集团,以及拥有全国最大播出平台的电影频道“CCTV-6”。

    这两者是平级单位,都隶属广电,直至2018年以后,因为电影行业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愈发重要,电影方面的管理职责在机构改革中隶属宣旗下的电影局负责。

    除此之外,还有它们周边聚集的一批重要影视单位,使得小西天与蓟门桥共同构成了北三环沿线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产业带”。

    每日往返于学术高地北电与传播核心电影频道之间的行业人士、项目洽谈、信息流通,事务繁忙。

    2010年9月9日上午8点未到,这座桥的“心跳”便因过载而濒临停滞,从西土城路涌来的车流早已不再是通勤的潮水,而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行业盛宴被迫压缩在有限路面上的奇观。

    各地牌照的卫视转播车、挂着使馆黑色牌照的礼宾车、以及无数载着兴奋学生和业内大咖的车辆,将道路变成了一个喧嚣的平行世界。

    喇叭的焦躁嘶鸣、交警愈发急促的哨声、与司机们探出头的询问声交织成一片,空气里弥漫着独属于这个大日子特有的焦灼与期待。

    其目标,直指蓟门桥东北角那片方寸之地的北平电影学院。

    作为中国电影教育的最高学府,这里不仅是万千怀揣银幕梦想的学子心中的圣殿,更在路宽主导的“泛亚电影学院”项目落地后,跃升为亚洲电影人才与资源交汇的核心节点。

    无数行业巨擘、国际嘉宾今日汇聚于此,使得这场典礼远超一所院校活动的范畴,成为牵动整个亚洲影视神经的行业盛事。

    平日略显清幽的校园,今日俨然成为了精密运转的盛大舞台,校门上方红底白字的巨幅横幅迎风招展:

    “热烈庆祝北平电影学院2010级开学典礼暨泛亚电影学院首届学员毕业典礼”。

    两侧围栏,每隔数米便悬挂着中、英、韩、日四国语言的欢迎旗,无声宣告着此次活动的国际规格。

    身着统一制服的安保人员在校门内外组成数道人墙,一丝不苟地查验着每一张入场证件,手持长枪短炮的记者们早已抢占有利地形,闪光灯在校门口织成一片银网,捕捉着每一位步入校园的知名面孔。

    校园主干道两侧,精心布置的展板长廊图文并茂,依次展示着北电六十余年的辉煌历程,以及泛亚电影学院自2006年创立至今,短短四年间取得的惊人成就。

    作为成熟导演的市场化、商业化、工业化培养的摇篮和核心,俨然便是六位如今已蜚声国际的首届毕业学员的巨幅海报与代表作介绍。

    罗泓轸(韩国)的展板前聚集了不少驻足者,海报是其代表作《黄海》的经典镜头,配文简述其成就:

    “泛亚一期学员,以类型片叙事与极致暴力美学重构韩国犯罪电影范式。其作品《追击者》(2008)、《黄海》(2010)在精准的好莱坞三幕剧结构下,注入本土社会议题,实现艺术与票房的完美平衡,成为亚洲犯罪类型片的新标杆。泛亚体系对其在工业化制片流程与高强度类型叙事节奏上的锤炼,成效卓著。”

    不远处,滨口龙介(日苯)的展板则散发出另一种气质,背景是其作品《亲密》的剧照,文字强调:

    “泛亚一期学员,在学院期间系统研究了经典好莱坞叙事结构与独立制片模式。其作品以精妙的剧作结构、细腻的人物刻画和对现代人际关系的深刻探讨见长,展现了将作者性表达与清晰叙事逻辑相结合的强大能力,为亚洲艺术电影的商业化路径提供了新范式。

    来自英国的加雷斯·爱德华兹的展板极具视觉冲击力,展示着其2010年作品《怪兽》的震撼画面。

    说明文字写道:“泛亚一期学员,独立电影低成本特效制作者向成熟导演的成功转型典范。其毕业长片《怪兽》以前所未有的极低成本,利用数字特效营造出极具沉浸感的宏大奇观,完美诠释了泛亚所倡导的‘高概念、高效率’创新型制片理念,为其日后驾驭更大制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外籍导演学员中,驻足最多的莫过于去年凭借《第九区》斩获奥斯卡最佳提名的尼尔·布洛姆坎普,它的展板前一堆北电学子和嘉宾们合照。

    短评写道:“泛亚一期学员,伪纪录片风格与科幻类型结合的革新者。其毕业长片《第九区》以创新的电影语言、深刻的社会隐喻和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一经推出便惊艳全球影坛,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成为泛亚教学理念中‘以独特作者视角驾驭商业类型片,实现创意与成本效益最大化’的典范案例。”

    再往后走两步即是中国两位学员的简介,自然也是拥堵最过的。

    陆阳(中国)的展板洋溢着新派武侠的锐气,背景是其2009年上映的作品《绣春刀》的经典剧照。

    文字介绍道:“泛亚一期学员,北平电影学院导演系科班出身。在泛亚学院期间,系统性地将好莱坞类型片的叙事节奏与东方武侠的美学内核相融合。

    其毕业长片《绣春刀》于2009年上映,以凌厉写实的动作设计、缜密的剧作结构和鲜明的人物群像,重塑了新千年后华语武侠片的审美范式,获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重成功,成为学院‘经典类型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成功典范。”

    再往下自然就是赛博妲己了,只不过驻足观看、合照的人群突然有一阵小骚动。

    “哎!你看那是不是刘星和夏雪?”一个陪孩子入学的家长指着郭帆展板前的一对青年男女惊呼。

    “谁啊?”他身旁的同伴一时没反应过来。

    “就《家有儿女》里夏东海那俩孩子啊!刘星!夏雪!”家长语气兴奋,像是发现了什么宝藏。

    今天北电校园除了与会的嘉宾、记者外,唯一的“闲杂人等”可能就是送孩子来念书的2010级新生的家长了。

    主要也是这部分人群不多,不会对整体秩序产生影响:

    北电2010年全专业的报考人数13668人,实际录取人数453人,整体录取比例30比1左右,竞争激烈可见一斑。

    其中最多的是表演学院的80人,最少的是导演系的12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453个招生计划中,包括了为内蒙设置的14个定向培养名额,近期塌方的、被营销为“天选花木兰”的那某那茜就是在08年走的这条路子进的上戏。

    2010年的当下,能进北电的学生来头都不小,但大多是在表演系、管理系这些招生多、“易操作”的专业,不乏有普通家长们看到明星有些小激动。

    特别是这两个因为2005年的《家有儿女》,在中老年人群里也很有市场的小童星。

    家长们的小声惊呼引得几人侧目,目光齐刷刷投向正站在郭帆展板前低声交谈的两个年轻身影,正是张义山和杨紫。

    今天是他们作为2010级表本新生开学报到的日子,两人特意早早赶到学校,想着先在校园里转一转拍拍照片,特别是开学典如果能在学生区域里抢个前排和今天莅临的大导演混个脸熟……

    他们甚至都没奢望和路宽本人搭上关系,但除了上述展板里意气风发的泛亚电影学院第一期学员外,还有周星池、朴赞郁、诺兰、吕克贝松等亚洲、世界著名导演,也是学院的指导老师。

    杨紫似乎还没有习惯被围观,毕竟从07年最后最后一部《家》结束后她就淡出了大众视野,拿胳膊肘怼了怼张义山,“快拍,拍完溜。”

    “急什么啊!”张义山一脸嘚瑟,“今天这么多记者,咱多亮亮相,指不定能跟大导演混个同框,也能发个微博不是?”

    杨紫拿他没办法,只能各种甜美微笑配合自拍,又一惊一乍地指着他的手机:“怎么还换成鸿蒙的啦?你那最新款的苹果4呢?”

    “害!你不懂,咱这是细节决定成败!”张义山神神秘秘地捂着嘴压低声音,“今天是北电的主场,也是亚影的主场,那就是路老板的主场,肯定得用鸿蒙啊!”

    “咱好歹当年也演过《小偷家族》的,算是半个‘路男郎’不是?”

    他倒是还有一句没往下说,这部首次搭载安卓系统的华为、鸿蒙合资公司的手机产品,确实还不大好用,算是勉强吸收了原连想的乐Phone的技术后推出的第一代产品,算是试水之作。

    要么杨紫连型号都认不出呢?

    不过认不出型号是一方面,对张义山的潜台词理解不能又是另一方面。

    “你不如把人大导演名字纹你脑门儿上得了,德性!”她嗤笑道,旋即又一脸疑惑,“不过鸿蒙跟路导和问界有什么关系呢?你拍人家马屁干嘛用往鸿蒙上靠?”

    “要么说你们女孩儿就是头发长见识短,知道鸿蒙老大是谁不?”

    张义山聊起这个话题就要躲着点儿人了,和杨紫一块儿让开陆阳的介绍,去看最后一位“吊车尾”郭帆。

    “谁?”

    “原来微博的庄旭啊,那是路导的铁瓷,我听说有问界的股份的,你当他什么人?!”

    踏足娱乐圈不深的杨紫面露稀奇,很快就歪楼了:“庄旭我知道!苏畅的男朋友嘛!人看起来真是正派稳重的不行。”

    她不怀好意地瞥了眼面前的“瘦猴”,“跟你长得真是两个极端了,人那脸一看就是个高级干部来的,就像路导的脸一看就是艺术家,你这脸嘛……”

    “我怎么?”

    “一看就是吸了的。”

    张义山龇牙咧嘴:“我还没说你这脸呢,一看就是个需要去韩国再加工的!”

    “你再看看人刘伊妃那脸,一看就是个仙女下凡的!”

    “滚!”杨紫怒斥,却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自己的下巴和颌线,属于被一句朋友间的戏言戳中了小心思。

    说起来,小刘也就比她们这一代90后大四五岁,但在杨紫等人心里,总觉得人家已经是红了十多年的“老前辈”了。

    而她自己,也到了该为未来打算的时候了。

    在没有穿越者的上一世,杨紫会在2010年签约华艺,随后接连出演了家庭剧《幸福来敲门》、医疗剧《心术》、战争剧《战长沙》,从一个童星的形象蜕变成为成年女演员。

    这一世当然也有公司向她抛来橄榄枝,但暂时悬而未决。

    张义山哪里管她的脑子里想这么多,手舞足蹈地得意:“诶!所以你说待会儿万一有个什么合影的机会,我到路导面前,咔嚓把手机这么一掏!”

    “路导,我是二十年的鸿蒙老粉了!你说说!你说说!这效果……啧啧!”

    杨紫心情不大爽利,语带讥讽道:“看你那心眼子多得跟猴一样,怪不得呼吁我们新生的企鹅群都不用了,用微信群做班级群。”

    “愚蠢!你这个样子在娱乐圈咋混啊杨紫?”张义山一脸不可置信,表情夸张地左右环顾示意她:“这是哪里?”

    “这是北电!”

    “知道昨儿的《球闪》票房多少了吗?”他伸出两根手指:“就差两亿!还有一个月啊!就差两亿就破了《阿凡达》的国内票房了,我看是手拿把攥!”

    “你一个想在中国混娱乐圈、电影圈的,还不想着怎么跟路老板搭上关系,你没事儿吧?”

    “再说了,微信群的功能甩开企鹅一大截,Q信也就上周才推出语音,你且等着看吧,后头有他抄的呢!”

    张义山虽然从《小偷家族》后和问界再无交集,不过这部电影也着实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除了《家有儿女》外,这些年还参演了多部电影和电视剧,要比杨紫红得多。

    两人说说闹闹走到赛博妲己的牌位……不是,郭帆的展位前,正准备看一看据说都是校长路宽给他们写的评语,却很快傻眼了。

    人家都有这样那样儿的履历,最牛逼的那个尼尔的《第九区》都拿了奥斯卡提名了,你郭帆咋通篇看下来电影倒是挺多,没有一部是自己的呢!

    围观的北电学生们也渐渐多了起来,他们看到杨紫、张义山就没太大反应了,实在是学校里明星太多,这俩论起来也就是小卡拉米。

    目光所至,郭帆的展板更像是一份“跨界逆袭”的传奇履历,巧妙地将《钢铁侠》、《阿凡达》、《球状闪电》等项目的标识融合在一起,视觉上极具冲击力。

    介绍文字着重强调其独特路径:“泛亚一期学员,以法律专业背景跨界电影,展现了惊人的学习与适应能力。作为学院‘产品经理型’导演的重点培养对象,他先后深入《钢铁侠》剧组考察好莱坞工业流程,在《阿凡达》上映前深度实习超过三个月,此前也曾作为制片副主任参与了史诗剧集《历史的天空》的全程制作。

    最终,在毕业后的核心项目——科幻巨制《球状闪电》中,他深度参与了从前期策划到现场管理的多个关键环节,将其在泛亚所学的工业化理念与实战经验融会贯通,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一名至关重要的实践者与推动者。”

    好熟悉的样子,看起来很像叼毛用没有的大学生在自己的简历里写:

    曾参与多起社会实践,在校荣获优秀学生干部,曾任寝室长、法学院足球队队长等多项职务,作为校学生会外联部干事和多个500强企业进行商务洽谈。

    在现在的北电学生们看来,郭帆就是这种叼毛……

    这话其实也不能算太错,毕竟上一世的郭帆也就是在去年才入学北电读研究生,跟杨紫、张义山这样的新生差距不大。

    “略有些寒酸了。”张义山叹气,也不解,为啥参与过路宽这么多电影,却一直没有实践的机会呢?

    要说是个人才,这种怀孕一样的怀才不遇也太久了;

    要说是个废物,也不可能在问界待这么久,看不懂。

    “寒酸什么呀?”这会轮到杨紫教训起他了:“你这样怎么在娱乐圈、电影圈混啊?这种厚积薄发的导演,才是我们这些表演系新生能够得着的,其他的你试试?”

    大家知根知底,家里算是有那么几分能量,但要说够路老板这种级别的导演,那是做梦。

    张义山属于运气好,当初凭着干姑姑韩虹的关系去试镜,后者被白嫖了一首《天亮了》做《小偷家族》的主题曲。

    这一晃,其实也都七年过去了。

    “那个,打扰下,请问你们也是表演学院的新生吗?”

    一个略带腼腆却身材高大的男生试探性地走近,打断了张义山和杨紫的低声交谈。

    后者回头看了一眼,见是一个外表阳光的大男孩,有些心生好感:“是啊,你也是北电的吗?”

    张义山戏谑了瞥了眼姐们儿,转而对男孩微笑道:“我们都是10表本的,您Nei位?”

    “哦!哦!我叫李现,也是10表本的,咱们应该在一个群里的……”

    这个自称李现的男大忙不迭地掏出手机,点开一个绿色图标:“看,是这个微信群吧?我进了的,就是名字有些好玩的,呵呵。”

    杨紫听得噗嗤一笑,面色揶揄地看了眼张义山,他是班长,也是面上的群的管理员,群名被他改成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