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抽身之计-《三国之暴君颜良》
第(2/3)页
颜良记得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就是借着去汝南为名,成功的脱离了袁绍的控制。
熟读三国的颜良,自然早就想到借用刘备这一招,趁机离开袁绍。
只是袁绍生xìng好忌,颜良怕他对自己的主动请缨有所怀疑,所以他就一直在等着刘备先出手,然后他才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中军大帐内,袁绍正在伏案观图,内中只有许攸在旁陪着
颜良入帐见礼后,便直接问道:“主公,末将听说刘玄德向请公请缨,由他率兵去汝南统率刘辟诸军,不知可有此事?”
“刘辟诸军虽众,可惜无人统领,既然玄德主动请缨,我岂有不允。”袁绍淡淡道。
颜良眉头一皱,沉声道:“主公,末将以为,刘玄德此举可疑,主公万不可应允。”
袁绍一怔,脸上露出狐疑。
旁边的许攸,神sè也是微微一变。
“刘玄德先后依附过公孙瓒、吕布、曹cāo,却屡次背弃,可见此人断无忠心可言,末将以为,他此番主动请战,必是想借机背离主公。”
颜良“损”了刘备一番,不过他所说的这些话,却也不是故意的中伤刘备,而是不争的事实。
袁绍本是平静的表情,很快yīn了下来,低头若有所思。
颜良趁势又道:“实不瞒主公,前番白马之役时,末将曾与刘备的义弟关羽交手,当时刘备听闻关羽为曹贼效力,害怕主公听闻会追究他,便再三恳求末将不要报知主公。”
“竟有此事?”袁绍吃惊道。
颜良先前虽然答应过刘备,不跟袁绍说关羽的事,但到这个时候,他也只能出卖刘备。
信义这玩意儿,也得看什么时机,在这个尔虞我诈的风云时代,盲目的信义只会让自己死无葬生之地。
当年白门楼之时,刘备曾答应吕布向曹cāo求情,可转过头时,却劝曹cāo杀吕布以除后患。
可见刘备也不是什么视信义如山的人,颜良跟他也没必要讲究什么。
“末将当时想大战在即,内部的团结最重要,所以才没将此事禀于主公,以免刘玄德心生不安。眼下末将听闻玄德yù往汝南,这分明是害怕末将把此事暗禀主公,怕主公责怪于他,所以才急着想要逃离,主公若然应允,正中了玄德之计矣。”
袁绍恍然大悟,猛一拍案,“我待玄德不薄,没想到他竟心生叛意,实在是可恶。”
被颜良说动的袁绍,恼火之下,当即下令收回成命,不准刘备带兵去汝南。
垂首而立的颜良,心中在暗笑,盘算着如何让自己取代刘备去汝南。
正这时,旁边的许攸道:“玄德的用心虽然可疑,不过汝南的诸军不可忽视,攸以为主公还是得派一员得力的将领,前往汝南统领众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