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颜良太了解刘备,毅然下了定论。 嗯,既是如此,事不宜迟,我们该当即刻发兵,增防鲁阳才是。徐庶点头道。 庞统跟着道:刘备虽分兵洛阳,但必然也不敢放松陈留一线,料他分往洛阳之兵,最多也只有三万左右,我军以守为主,这样的话,只需派两万兵马增援鲁阳即可。 士元所言极是,臣也同意分兵两万增援鲁阳。徐庶附合道。 两位顶级的谋士意见一致,但此时的颜良,却陷入了沉默,并未首肯二人的提议。 那刀锋般的目光,紧紧的盯着地图上的洛阳二字,眼眸之中,闪烁着某种异样,仿佛,颜良的脑海中,猛然间豁然一亮似的。 半晌,颜良的嘴角,扬起了一抹冷笑:两万有点少了,干脆派五万。 五万! 此言一出,庞统与徐庶均是一震,二人相视一眼,眸中皆是茫然不解。 大王,鲁阳方面毕竟只是偏军,陈留终究才是主战场,今若分兵五万往鲁阳,那我陈留之军就只余下七万,以此对抗刘备十几万兵马,似乎有些力不从心了。徐庶表示了反对。 庞统也微微点头,赞同徐庶的说活。 此时,颜良却不以为然道:谁又规定了陈留非得是主战场,鲁阳就非得是次要战场呢。 庞统与徐庶又是一怔,狐疑之色不禁愈重。 不过,二人到底乃是当世顶级的智谋之士,只茫然了片刻,猛然间便恍然大悟。 大王的意思,莫非是借着分兵救鲁阳之名,以优势兵力击破入侵之敌,一举攻陷洛阳不成?庞统惊叹的问道。 颜良微微点头,笑而不语。 明白了颜良的意图,那两位谋士的神色,不禁大为惊喜,仿猛然间开悟了一般。 徐庶兴奋道:倘能攻陷洛阳,对燕军的士气不但是沉重打击,更可向东eiyou太过的得意。 其实,若纯论智谋,颜良未必及得上庞统和徐庶,但颜良的优势就在于,身为穿越者的他,有时候思维更为开阔,或者说,更为异想天开。 就如历史上的官渡之战,颜良就曾想,当年的袁绍即有优势兵力,何苦鏊兵于曹操精心打造的官渡防线。 如果的那时的袁绍,能够扭转思维的局限,以扫荡河南诸州,逐步的蚕食曹操的地盘为目的,而不是想一毕其功于一役,那么,历史的结局恐怕早已不同。 正是受了官渡之战的启发,颜良便想到,自己为什么非要陈兵于陈留,与刘备作无谓的僵持呢。 正是这思维的开阔性,让颜良想到了另辟一条取胜的蹊径。 两位绝顶谋士,受到了颜良的启发后,经过仔细的权衡,均是认同了颜良的计策。 于是,当天晚上,颜良便打着增防鲁阳的名义,明派两万兵马,实则发五万大军,星夜赶往鲁阳。 因是此役事关重大,颜良决定亲自率军前往,并有黄忠、文丑、吕玲绮随征。 至于陈留大营,颜良则留庞统和徐庶二人暂掌军机,都督甘宁、庞德、张辽、马岱诸将,打着他楚王的旗号,无论如何,都坚守不战。 …… 两天的傍晚,颜良的大军,赶至了鲁阳城。 第(2/3)页